2020-06-06
全媒體時代,企業越來越重視輿情監測和管理了。但是在互聯網信息傳播速度快,人們言論自由的當代社會,輿情的體系是復雜多變的,企業在進行面對網絡輿情時,經常有會陷入以下五大誤區。
一、認為所有的輿情都是負面的,不積極的
有些企業對于輿情過于敏感,并認為所有的輿情都不利于品牌影響和企業效益。網絡輿情是廣大網民情感、態度、意見、觀點的表達、互動與傳播,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意,往往可以反映出很多現實的問題。所以,除去一些惡意事件外,網絡輿情也給企業查缺補漏、防范危機提供了機遇。
二、對輿情的反應遲鈍或應對不及時
與對輿情過于敏感的企業不同,有一些企業對輿情的反應過于遲鈍,輿情沒有及時有效控制而惡性發展。網絡輿情危機的爆發具有突發性,而健全應急管理預案對輿情危機的形成與發酵影響明顯。遲緩的危機應急管理容易引發輿論的質疑和批判,導致不良后果。因此應對負面輿情,要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做好輿情預警監測,建立輿情研判機制,及時發現負面苗頭及時處置。
三、對輿情處理采取逃避的態度
輿情事件發生后,當事方應在第一時間予以回應,但往往有一些企業,在回應輿論關切時,猶抱琵琶半遮面,三言兩語,閃爍其詞,甚至弄虛作假,歪曲事實,如此不僅不能消除疑慮,還會誘發次生輿情。而次生輿情的影響力是原生輿情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危害更大。
四、認為負面輿情處理的關鍵在于壓制
有些企業在網絡輿情波動初期為了防止輿情擴大造成不利影響而對相關信息進行了壓制,其實這并不是一種明智的做法。網絡輿情一般是大眾情緒和情感的宣泄,當民眾的情緒被壓制或者溝通渠道被堵塞,其壓抑的情感可能通過其他渠道發泄或事件發泄出來,極有可能深化危機。
五、認為輿情部門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有些人認為輿情部門可以通過各種技術手段解決一切輿情問題,不需要耽誤其他部門的時間。其實,輿情部門并不是萬能的,同一時間。不同群體,不同利益訴求使得網絡輿情呈現出復雜態勢,單純依靠輿情部門不能解決現實問題。輿情處理的解決需要各個部門有效協同。